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衡水 正文

永济渠衡水段发现唐宋武城遗址

时间:2024-03-21 14:2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大运河沿线城址勘察取得阶段性成果

永济渠衡水段发现唐宋武城遗址

武城遗址发现的白釉执壶残片。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武城遗址发现的唐代白釉钵。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武城遗址发现的酱釉筒瓦。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过去一年多,围绕大运河永济渠衡水段勘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们正在做各种前期准备,今年的相关工作很快就会再次启动。”2月26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强开始整理资料,准备大运河永济渠有关城址的勘探工作。

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是我国大运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组成,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河北省一直努力推进大运河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项目实施。其中,大运河永济渠衡水段考古勘察项目是第一次对衡水市大运河前身永济渠进行的系统考古勘察,系对衡水段大运河和隋唐永济渠故道沿岸的运河学相关资源、名城名镇及相关聚落开展的专项考古工作。

“过去一年多,我们调查面积350平方公里,勘探8.5万平方米,测绘20平方公里。”胡强告诉记者,联合考古队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衡水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以及故城、景县、阜城三县的文保所组成,着重探寻隋代永济渠开通后沿岸相关遗址,共发现隋及隋以后文化遗存85处,其中故城县42处,景县23处,阜城县20处。包括城址、村镇、单体建筑、墓葬、手工业遗址和航运遗迹等类型。

故城县唐宋武城遗址、阜城县唐代景州州城弓高城址、景县唐宋安陵城……记者了解到,在三个县均发现围绕运河航道的古代地域性中心城市遗存或线索。其中,武城城址位于今故城县军屯、建国两镇,自唐调露元年(679年)移近永济渠后,与运河相伴约1300年,城市与运河融为一体,其城市发展史即是大运河历史的缩影。该遗址在永济渠故道北岸,于渠道两岸地表发现大量遗物。渠的南侧发现陶窑业、骨器业、蚌器业、石作业、磨制业等类遗存,具备航运贸易场所特点。

“武城遗址周围发现大量遗存,呈辐射特点。整个遗址符合运河型城市功能分区的特性。目前,推测该遗址为贝州(今邢台市清河县)至德州的地域中心城市,城址西南弦歌台当为其文化中心。”胡强说,武城遗址的古陶瓷遗存极为丰富,仅就目前调查来看,南北瓷窑产品大量汇集,如江西、湖南、浙江、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窑场的瓷器。这些瓷器的发现,丰富了永济渠河北段运河城址的内涵,是河北运河型城址陶瓷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堪称“古陶瓷地下博物馆”。除了已发现的城址,还掌握了一些河仓、河防的线索,发现了许多一般性聚落址,这些聚落址围绕在运河两岸,与运河沿河中心型城市一起构成了第一层级运河综合体。

大运河改变了衡漳大地的社会结构,对远河地带产生辐射效应,使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大运河永济渠衡水段考古勘察工作是河北永济渠故道考古工作的缩影,由于历史上连年水灾影响,使河道、城址和各遗址附加了淤埋型特性,胶土层厚达2米以上,具体勘探比较困难。记者了解到,今年将对相关城址进一步展开考古勘探工作,以期明晰城址布局、城址与永济渠的关系及永济渠开通后沿线城址的分布规律。


相关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10年间,22家京津企业(项目)落户

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衡水市桃城区向京津雄等周边地区输

今年以来,衡水市侵财类刑事发案同比下降59.8%

激发消费活力,衡水在“3·15”前后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微视频·燕赵守艺人|王习三:内画壶中纳乾坤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19001943号-5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